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月27日上午,河北美术学院指间·非遗工坊成功举办了“纸韵华章,礼赞祖国”国庆主题剪纸活动。本次活动将非遗技艺与爱国情怀相融合,在方寸红纸间镌刻时代华章,以独特的方式为祖国献上深情祝福。石家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王律一行,行唐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赵成龙,石家庄市青少年书画家协会副会长程英哲,我校设计学院副院长孙文琰,工坊指导老师、设计学院非遗教研室主任唐景词,图书馆老师白莉等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图书馆馆长李世新主持。



李世新为大家讲解了剪纸艺术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阐述了“文脉赓续”在当代青年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剪纸不仅是巧夺天工的技艺,更是承载民族记忆与情感的文化符号。在国庆之际以剪纸为媒,旨在引导师生在传统技艺中感悟家国情怀,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孙文琰明确了非遗传承与校园教育结合的重要意义。她表示,河北美术学院始终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办学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学院更是不断探索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教育的深度融合——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剪纸、年画、传统纹样等非遗元素,让学生在课堂上触摸文化根脉。

王律将《名家打卡·石家庄》一书赠予我校图书馆,希望以书籍为媒介,让师生更直观地感受石家庄的地域文化魅力。他指出,该书集结多位文化名家的观察与创作,既梳理了石家庄的历史脉络,也展现了当地民俗风情与当代发展活力,是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李世新代表学校接过赠书,并向王律颁发收藏证书,感谢其为高校文化资源建设提供支持。


此次赠书不仅丰富了图书馆的地方文化馆藏,为师生的学术研究、艺术创作提供了鲜活素材,更搭建起民间文艺团体与高校的交流纽带,对石家庄地方文化的传承与校园普及具有积极作用。
赵成龙结合自身剪纸创作与传承经验,分享了非遗剪纸技艺的传承心得。他提到,剪纸艺术不仅是指尖的技艺,更是承载地域文化与民俗记忆的载体,需在坚守传统纹样、技法精髓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与现代审美,让古老技艺贴合当代生活场景。

在实践环节中,参与者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7.6米剪纸长卷创作中,剪刀翻飞,纸屑轻舞,红色长卷在指尖被赋予生命,化作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展现了师生们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厚的爱国情感,现场气氛热烈而专注。



“纸韵华章,礼赞祖国”的7.6米长卷剪纸作品在图书馆指间·非遗工坊专区进行展示,吸引了众多进馆师生驻足欣赏。作品不仅体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凝聚了河美师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本次“纸韵华章,礼赞祖国”活动是指间·非遗工坊“非遗进校园”系列实践活动之一。工坊将继续搭建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活动,让古老技艺在校园内焕发新的生机,引导广大青年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为文化自信注入青春的活力。在指尖流转中共同守护非遗活态传承的文化长河!
(图书馆、设计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