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张锐,23岁,黑龙江黑河人,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一系学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黑河市教育书画院成员。在校期间,他荣获 2023 - 2024 国家奖学金、2022 - 2023 国家励志奖学金、2022 - 2023 学院二等奖学金,获评 2022 - 2023 省级三好学生、2023 - 2024 专业学习之星。专业领域表现卓越,多次入展省市级以上展览超 50 次,如黑龙江省艺心向党书法展、甘肃省十有武山渭水墨缘全国小品书法展等,在上海市第二届青年展、第二届算圣刘洪杯全国书法大赛等赛事中获奖。个人作品被黑龙江省艺术博物馆、吉林省美术馆、书法报等永久收藏,个人事迹获书法新青年、上海浦东书协、百度百科等官方宣传,成为书法界备受关注的潜力之星。

缘起热爱:踏入书法殿堂
张锐与书法的不解之缘,追溯至少年时期的一场书法展览。展厅内,一幅幅笔力苍劲、意境深邃的作品令他心驰神往。行书的飘逸灵动、篆书的古朴雄浑,每种字体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他走进书法的墨香世界。从那一刻起,一颗热爱书法的种子在他心底悄然种下。此后,他从基础笔画入手,日复一日地临摹古代名家之作,在横竖撇捺间品味书法韵味,将这份热爱逐步转化为矢志不渝的专业追求。
砥砺前行:突破创作困境
在逐梦书法艺术的征程中,张锐遭遇过重重挑战。备战黑龙江省书法比赛时,起初他选择以行书参赛,然而准备过程中他敏锐察觉到行书竞争异常激烈,经过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改投隶书。为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佳作,他深入研究汉碑、《张迁碑》,巧妙融入摩崖刻石的元素,精心构思每一个细节。创作期间,纸张、油墨的挑选,字体大小、间距的布局,无一不耗费他大量心血。为寻求最完美的呈现效果,他不断尝试、反复调整,常常在深夜的教室里独自钻研。即便如此,前期的作品始终难以达到他心中的标准。直到比赛截稿前夕,他在教室里通宵达旦创作,从下午一直奋战到第二天凌晨,终于完成了一幅令自己满意的作品并成功投稿。最终,他的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黑龙江选区,这次经历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的关键转折点。

把握差异:适应多元审美
不同省份的书法展览在审美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对张锐而言是一项艰巨挑战。黑龙江的展览倾向于风格豪放、笔势奔放的作品;而河北、山东等地的展览则更青睐温润古朴的风格。在不断尝试与失败中,他逐渐摸索出规律,学会依据不同地区的审美偏好调整创作风格。比如在参加河北省第七届笔墨中国大赛时,他充分考量河北的审美特点,对作品的用笔、用墨以及整体风格进行精心调整,最终斩获二等奖。

传承创新:探索艺术平衡
张锐也曾陷入过度追求创新的误区,形成了不良的书写习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深刻认识到创新应以传统为根基。在参加甘肃省“十有武山,渭水墨缘”小品展时,他以汉碑为基础,巧妙融入简牍的韵味,摒弃以往杂乱的摩崖刻石线条,成功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并顺利入展。
风格初成:融合多元书体
随着学习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张锐的书法技艺实现了质的飞跃。他将汉碑的古朴厚重、简牍的灵动自然以及行草书的章法和墨色对比有机融合,以行草的理念书写汉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源于他对不同书体的热爱与深入钻研,经过反复尝试和众多赛事的验证得以确立。在第五届吉林省书法双年展、江西省第十一届润德奖全国书法大赛等赛事中,他凭借这一独特风格屡获佳绩。
张锐在书法领域的每一次挥毫,都似在书写自己的奋斗传奇。过往的成绩只是他前行路上的里程碑,而非终点。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下,他深知任重道远。
展望未来,张锐怀揣着更高的理想。他计划深入研究古代书法大家的经典作品,探寻那些隐藏在笔墨间的奥秘,将古人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让传统书法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他也希望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如数字化展览、线上书法教学等方式,打破传统书法传播局限,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书法文化队伍。
在不断提升自我的道路上,张锐将继续秉持着对书法的热爱与敬畏之心,用手中的笔,在宣纸之上描绘出更加绚丽的艺术画卷,为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续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书法传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书法于我,是热爱,是信仰,是永不停歇的探索。我会继续扎根传统,大胆创新,让更多人领略书法之美,传承这古老的文化瑰宝。”
文字编辑:张璧涵 谢东 张正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