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美·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河美·要闻 / 正文
河美·要闻

我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非遗田野调查与实践》圆满收官

2024-04-25

发布者:信息科 点击次数:

河北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遵循“专业与科技融合,教学与产业融合,课堂与项目融合”的专业定位,于2024年4月11日启动《非遗田野调查与实践》课程,外出实践长达7天,学生们完成了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提升了专业技能,拓宽了视野,收获圆满。

美丽的河北美术学院

本次《非遗田野调查与实践》是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一门外出实践考察课程。课程融入跨学科的知识,贯穿OBE理念,共分为理论讲授、外出考察、实践成果产出三个阶段。其中理论讲授包括非遗田野调查的目的与形式、前期准备、调查内容和流程、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外出考察依据非遗项目内容划分调查任务小组,分为视频拍摄、录音及文字整理、纹样采集研究、访谈记录等4个环节进行分组实践;实践成果产出包括非遗调查纪录片剪辑制作、非遗田野调查笔记整理、非遗技艺作品展示和非遗田野调查报告共4项。

《非遗田野调查与实践》第一站--易水砚合影

《非遗田野调查与实践》第二站--蔚州博物馆合影

《非遗田野调查与实践》第三站-沧州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及园博园合影

《非遗田野调查与实践》第四站-平遥薛氏漆艺研究院合影

外出考察为整个课程的关键环节,学生以易水砚、蔚县剪纸、王厂錾铜以及平遥推光漆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依托,从历史文脉梳理、非遗传承人的传承与创新观点、非遗技艺体验、产业发展现状、现代科技融合等多个角度进行资料搜集与总结,共计获取27837个原始素材。考察归来后,39名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与整理,从纹样、访谈录像、录音及文字记录、调查报告等多个方面扩充了教学资源库。

同学们考察易水砚文脉、经济地理因素及易水砚制作工艺与材料调研

同学们在任志国剪纸工作室体验剪纸技艺之后采访夏源村任泉老人(右上图右一)探索《百工图》

同学们在沧州王春周、王春友老师的指导下了解和体验王厂錾铜技艺

同学们参观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细梳大运河八省市非遗脉络,听传承人阐述非遗技艺及作品说明。

同学们在平遥薛氏漆艺研究院调研并对薛晓东老师进行专访

采访非遗大师时,大家深受老一辈传承人的感染,他们严谨务实的研究态度与厚积薄发的学习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保护与创新的时代责任感。

与易水砚、蔚县剪纸、王厂錾铜、薛氏漆艺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通过此次考察活动,我校与四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签署了合作协议,设立了四个“河北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研究中心”。洽谈过程中,了解到传承人需要借助与高校的合作达到文化艺术素养的提升,同时把握了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等行业对非遗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旅游部门、群众艺术馆、文联等机构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高度重视,也得到了各参与单位的媒体报道和宣传,在归途中,一位省级期刊编辑因朋友圈公众号的宣传,特意向任志国老师征稿,将其父任玉德先生的代表作“八大锤”作为下一期封面,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此次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严谨,实施成果显著,为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生和老师深入了解并研究了非遗项目,掌握了宝贵的一手资料,以观察者和参与者的视角记录了非遗项目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教学的理论框架和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及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数据支撑。通过和多个项目非遗传承人、多家政府单位、企业、行业的沟通和交流,更加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学生们在本门课程中提升了民族凝聚力、深度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文献普查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也发扬了团队精神。

原始资源库的整理及分类

田野调查笔记-易水砚考察展示(部分)

(设计学院 供稿)

最新阅读view more
最新动态vie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