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5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河北美术学院、新乐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北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新乐市文广体旅局联合承办的2025年“非遗新生力·创意校园行”非遗文创市集暨河北省非遗保护协会“首届会员日”活动,在河北美术学院鸡鸣城(非遗城)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出席嘉宾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赵学锋、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雪芳,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孙丽,新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秦振山,河北美术学院执行校长甄墨、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兼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董小龙,新乐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吉鹏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此外,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及河北天成企业、河北春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康旅控股集团等17家相关单位的代表也应邀参加活动。启动仪式由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兼省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董小龙主持,学校执行校长甄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赵学锋、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孙丽先后致辞,分别代表院校、协会与政府主管部门表达了对此项工作的大力支持,从不同维度阐述了弘扬非遗文化的重要意义与未来规划。

南校区城堡临湖一侧市集区
本次活动,学校主动开放鸡鸣城商业街、南校区城堡、草坪广场等核心景观区域,筹集了近20个专业160余名师生和140位非遗传承人及研培学员的教学作业和创意成果,搭建300个特色展位。不仅为在校师生、非遗传承人搭建了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更通过将大型文化活动植入校园,成功吸引了来自全省乃至全国的非遗爱好者、游客与市民,单日吸引游客量超10万人,彰显了高校作为文化引擎对区域经济的强大拉动作用。

南校区城堡文创设计类市集区
产教融合:打造教学成果转化窗口
河北美术学院将“强化教学成果展现”深度融入育人实践,本次非遗文创市集正是推动教学成果从课堂走向社会、从作品走向商品的重要平台。市集以“非遗传统技艺类”与“文化创意设计类”双轨并行,集中呈现了非遗保护、文创设计、陶瓷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动画衍生品、篆刻艺术、绘画作品、工艺美术、雕塑、书法等相关本专科专业的教学成果。师生以设计元素为灵感,开发出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价值的原创作品,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创意交融。不仅成为学校教学成果的对外展示窗口,更通过真实的市场检验,构建起“教学成果—产品—商品”的转化通道,推动教学评价机制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育人实效。

鸡鸣城(非遗城)传统技艺类市集区

南校区城堡文创设计类市集区

畅想城堡草坪广场市集区
协会引领:搭建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桥梁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以“首届会员日”为契机,将会员服务与非遗传播紧密结合,协会充分发挥组织与资源优势,广泛动员全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并与河北美术学院紧密协作,共同策划市集内容与活动流程,确保传统非遗项目与当代创意设计在校园场景中实现有效对接。将水鼓、魔术(变脸、蹬技)、管子、中阮、徐水狮舞等精彩表演,砚台制作、行唐剪纸、曲阳石雕、清苑传统制香、邢氏刺绣、定瓷制作、金石传拓、布老虎制作等六十余项非遗技艺引入校园,推动非遗走进青年群体、融入现代生活。协会会长赵学锋在启动仪式上表示:“我们将以‘会员日’为起点,持续强化协会的服务职能,搭建更多元、更开放的非遗传播平台,推动非遗从技艺传承走向创意转化,让会员在交流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

启动仪式水鼓表演《盛世鼓韵》

启动仪式水鼓表演《盛世鼓韵》

启动仪式变脸技艺表演

启动仪式手技表演

国家级非遗项目《徐水舞狮》表演
校地协同:打造“文旅+高校”融合发展新样本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校、地协同的典范。作为承办方之一,新乐市文广体旅局深度参与了活动的策划与落地。活动巧妙地将河北美术学院独特的城堡建筑群、优美的校园景观与非遗市集相结合,打造了集“文化体验、艺术观光、创意消费”于一体的特色文旅线路,极大地丰富了新乐市文旅产品的供给。
市集期间,大量校外访客的到来,直接带动了学校周边及新乐市区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业态的消费增长,实现了“以节聚气、以市兴旅”的短期经济效益。从长远看,此次活动模式为新乐市探索“文旅+高校+协会”常态化合作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将河北美术学院打造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非遗旅游目的地与文创消费打卡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活动证明,高校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象牙塔,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活跃细胞。河北美术学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责任担当,正将非遗的“软实力”转化为推动新乐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为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贡献着独特的“美院力量”与“高校方案”。

非遗集市活动现场(一)

非遗集市活动现场(二)

非遗集市活动现场(三)
供稿|设计学院
初审|郑字宇
二审|李苑梦
终审|林 丁